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东鸭西楼

首页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太古剑尊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这太子,不做也罢! 贞观憨婿 大乾憨婿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东鸭西楼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全文阅读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txt下载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5章 南北榜,刘基你让朕很失望(5K)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35章 南北榜,刘基你让朕很失望(5K)

“南北分榜!”

当中书省的官员们读到此处的时候,已经彻底懵逼了。

科举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科举有两榜的事情,可是大明的皇帝,却颁布了这么一个榜单。

李善长看到这道圣旨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深宫中那位皇帝的想法,犹如九渊,深不可测。

“南北分榜,两个状元,两批进士?”

“陛下是怎么想的,这不是胡闹吗?”

“慎言……”

“可是,可是,前所未有呀,这陛下是为什么……”

中书省书瞬间变得如菜市场一般,乱成一片。

比起算学入科举。南北分榜这件事简直就是要了百官的命。

算学入科举,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这些官员而言,是一个信仰问题加一点利益问题。

可是南北分榜,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问题。

本来,南北分榜,至少会有一半人高兴,一半人忧心。

但比较讽刺的是,诺大的中书省,几乎都是南方人。

朱元璋还没统一北方,就已经明确了一个基调,就是他要将资源朝着北方倾斜。

“不行,我要去找皇上说道说道……”

已经有官员愤而起身,准备去找皇帝理论。

他一说话,其他人也跟着站起来。

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情,不管中书省中的老狐狸如何勾心斗角,此时都必须站队!

其中有一个人很尴尬,那就是杨宪。

他是山西太原人,大概也是中书省少有的北人出身,可是在官场上,他却属于南方的另外一派。

“杨大人倒是不用去,毕竟你……”

杨宪被其他人盯着,头皮发麻,他眼珠子一转,却笑起来:

“既然诸位大人都要去,我也跟去看看!”

此时,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望向坐在中间的那个人。

“李大人,您也说句话……”

最终,还是杨宪挑头,开口询问李善长。

李善长神色木然,最终点点头。

虽然科举怎么改,严格来说跟他并无太大的关系,但他的班底,前来投靠他的人,大多也有自己的立场。

如果他不做表率,大概会寒了许多人的心。

李善长站起来,点点头,带着百官出走。

中书省的大员们,一起朝着皇宫去。

路上,不断有人知道南北分榜的消息,有更多的官员,自发前往。

“陛下!”

……

朱元璋在御书房,脸色铁青。

他在不久之后,已经收到了官员们跪在宫门口的消息,李善长为首,刘基随后前来。

关于科举改革的事,算学入科举没有引发哗变,南北分榜却做到了。

“公平,从来不容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让太监出去。

“父皇,这件事您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科举之事本来也要几年之后,您此时祭出南北榜,难免对动了朝廷根基!”

朱元璋沉默,旋即摇摇头:

“如果没有许存仁那件事,没有算学入科举,朕不会如此冲动,可是大势已成,此时推出南北榜未必不是好时机,若是再过几年,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什么效果?”

朱标刚问出话,却自己领悟了。

他低下头,不再言语。

“让他们进来,朕倒要看看,他们想要找找朕要什么结果?”

朱元璋脸色发沉,他从来不是一个好说话的皇帝,逼宫这种事,除非事件本身真的动摇国本,他是绝对不会退让的。

不多时,李善长,刘基带着百官前来,乌泱泱跪在御书房前。

朱元璋从御书房中走出来,脸色平静。

“哟,都来了?”

皇帝脸上已经看不出喜怒,只是他讽刺的语气,反而让百官摸不清头脑。

“说吧,都已经搞逼宫这一套了,怎么现在不敢跟朕说了?”

朱元璋环顾四周,发现百官迷茫,他们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有人当出头鸟。

刘基此时,主动站出来,说:

“陛下,我等为南北榜而来!”

“哦,伱说说!”

朱元璋挥手,让太监送了一把椅子过来,然后坐下去。

刘基低下头,说:

“臣等以为,南北分榜,有违公平,自古以来,从未有王朝行南北分榜之事,

历朝科举,向来是择优而去,凭本事取得功名,强行将科举分南北,未免有歧视之嫌?

臣肯定皇帝慎重考虑,收回成命!”

“对呀,对呀,大家凭本事考,为什么要分南北榜?”

刘基说完,他身后的官员跟着议论起来。

朱元璋面对如此情景,神色未变:

“李善长,你都带着人来了,你不说两句?”

一直坐看刘基当出头鸟的李善长被朱元璋盯上,也不得不起身!

“臣以为,陛下这件事不必急着做决定,反正如今天下未定,开恩科也不急于一时,所以老臣以为,这件事不如暂且搁置?”

朱元璋闻言笑,李善长这个老狐狸比刘基更加理解自己。

他没有选择硬刚,而是想将这件事拖得不了了之!

但李善长和刘基,终究是一个立场。

“你们想要公平?”

朱元璋环顾四周,与他视线相对的官员眼神闪躲,赶紧低下头。

“那朕让算学入科举,你们觉不觉得公平,你们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言语中,极尽讽刺,现场鸦雀无声:

“别一个个说得冠冕堂皇,你们的心思朕不明白,算学入科举,在你们看来不够平民,是因为它破坏了你们优势!

南北榜,你们觉得不公平,同样因为如此,可是你们想过一件事吗,你们的公平,对北地的汉家百姓来说,是否公平?

诸位大人,需要朕送你们去北地看看吗……?”

朱元璋的话,让在场许多人低下头。

北方,许多人去过。

大明的官员里边,本来就有许多人是元朝的官,他们如何不知道北方的情景?

“一个人衣食无忧,一个人食不果腹,他们有没有公平?

朕可以明摆着告诉你们,朕封南北榜,就是要为了振兴北地,你们觉得不公平?”

朱元璋死死盯着那些人,百官虽然沉默,却已经用态度说明他们的答案。

“你们想要公平,朕就给你们一个公平,从今天起在开考恩科之前,谁愿意迁徙到淮河以北落户,朕当他们是北方之人,以后南北榜的好处,你们一样不落下,怎么样?

谁给朕去?”

他这话音刚落,百官脸色大变。

北地苦寒,哪比得上江南的好?

虽然如今的江南也被战争打得支离破碎,可是就算如此,也胜过北地百倍!

要他们去北方,那是绝不可能的。

可是皇帝的要求已经放在这里,不去,就是你自己的选择。

所以这些人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皇上,故土难离呀!”

“来人呀!”

朱元璋一声令下,侍卫扑过去,将那位官员押下。

“这位大人说故土难离,朕不信,朕今天就要看看,你是不是离得开?流三百里……”

“陛下饶命……”

老朱突然的发难,让百官措手不及,他们此时才惊醒过来,眼前这位皇帝,可不是好说话的主。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洪武皇帝刚从马上下来,他身上的血,还没洗干净呢!

想到此此处,百官胆寒,再也不敢在南北榜上说事。

一时间,众人噤若寒蝉!

“你们要的公平朕给你们了,接不接是你们的事!

可若有谁再拿公平给朕说事,别怪朕帮他公平!”

“刘基,你给朕进来……”

朱元璋转身,不再理会那些官员,进了御书房。

李善长脸色难看,只是盯着刘基跟皇帝进去。

“走,都回去,没有事做了吗?”

他回身,挥手,让百官散开,再回头望着御书房的方向,若有所思!

御书房内!

刘伯温径自跪在地上,皇帝只是看着他,久久不言。

“刘基,朕对你很失望……”

朱元璋一句话,让刘伯温身躯震动。

皇帝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充满真诚,他抬头,却见朱元璋已经走到窗边,背对着他。

“朕明白你的立场,朕同样有朕的立场!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有相互扶持,也有相互争斗,这些朕都能理解!

只是朕想不明白,这大明连天下都没定,你们这些人,角色转变未免也太快了!”

皇帝回头,刘伯温赶紧低下头。

“咱们这些人,一年前,还是别人眼中的反贼,朕还记得朕没做这个皇帝的时候,你们这些人跟朕还没有这些隔阂,如今你也好,李善长也好……

一个个都开始算计自己私人利益了?

你刘基还记不记得,你说心怀天下的话语?

告诉朕,朕分南北榜,是为什么?”

朱元璋几乎是用咆哮的语气,质问刘基。

刘伯温的身体在颤抖,朱标也有些于心不忍。

“陛下在推动算学入科举的时候,大概还没有分南北榜的想法,想来陛下最近是有高人指点……

臣思索了一下,以陛下的手段,如果您是一开始就知道,应该会跟算学入科举一起铺垫这件事,可但算学入科举尘埃落定,您都没说,这证明您得到这个建议并打算推行,不会超过三天!”

朱标正准备劝说朱元璋,刘伯温突然开口。

老朱不言,朱标愣住。

刘伯温抬起头,神色平静。

“所以,给您说这件事的人,也不可能是许存仁,许老做学问也许不错,但想不出这种千秋之策!

我大明拿下天下之后,陛下要面对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南北方弥合的问题,这个问题臣以为陛下会缓缓解决,直到陛下突然祭出南北榜,

证明陛下此时已经在铺垫此事!

因为有算学入科举在前,科举改革大势已成,陛下不想浪费这个好机会,所以才强行推动南北榜!

我大明拿下大都,就是今日之事,北方的百姓喜迎王师,但同样会对您这位陛下心中多有猜想!

南人在前朝,是最下等下贱之人,南北汉人,这数百年来几乎几乎反目成仇,北地的百姓被南方的朝廷控制,

他们也担心这数百年的仇怨,会不会导致屠刀落下!

陛下分南北榜,也有让天下归心之意!”

朱元璋颔首,刘伯温还是那个刘伯温,他虽然未必有张异看得深远,但那小子是有仙缘在身。

刘基几乎是老朱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算计。

但,也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真的生气。

“既然你看透这一切,那你为什么要当出头鸟?”

刘伯温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出话,他苦笑一声,将整个人伏在地上。

“因为你刘大人已经长出息了,你身边有了依附你的人,你虽然看透朕的想法,却被你的手下裹挟,不得不出来……

你知道朕的算计,是为了天下大势,也是为了百姓!

可是你刘基依然选择你的立场,站在朕的跟前?

你若为了其他事站在朕面前,朕不会如此生气,但这件事,朕对你……失望至极!”

朱元璋一番话,让刘伯温再也坚持不住。

他明白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定位,同样是文臣,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心腹,但李善长的为人朱元璋同样清楚。

相比对方,自己在皇帝心中,大抵还算是个有理想的人!

朱元璋可以允许自己在朝中结党,跟李善长争斗,但如果他明知公利和选择维私利,那在老朱眼中是很严重的事,

也是因为如此,老朱才会说出失望二字。

“臣,辜负陛下信任,请陛下责罚!”

刘伯温无话可说,就跪地不起。

朱元璋面无表情:

“罚俸一年!回去思过……”

刘伯温不敢多言,叩谢皇恩之后,无声离去。

朱元璋父子目送他离开,朱标开口道:

“刘夫子这次确实不该犯错,只看李先生就比他圆滑得多,身为百官之首,他看似为官员们出头,却又什么都没说!

夫子这次,不如李先生也!”

朱元璋回头,默默看着朱标,朱标一惊:

“父皇,难道儿臣看错了?”

“南北榜之事,你却没学会你张家弟弟说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从李善长的角度来说,他是朕的老兄弟,未来必定能封公侯的人物,他虽然是文臣,是宰相,但他的政治班底是跟着朕一起打天下的那些老兄弟,所以他自然不会对南北分榜感同身受?

那老狐狸能出面,还是看在拉拢人心的份上,和刘基怎么一样?

刘基虽然跟着朕也很久,但他可不是淮西人,若他肯真心依附李善长,也许就不会活得这么累!

但李善长那人不是那么好跟的,他刘伯温也是心高气傲之人,

所以这朕登基之后,摆在刘伯温面前的问题就是他如何自保,这老家伙也是硬气,竟然能拉拢一批人跟李善长打得有来有往!

但你再看看他的班底,就明白刘基为什么会比李善长更在意南北榜一事!”

朱标闻言,方才恍然大悟。

如今朝堂之中,确实有两个政治势力隐约形成。

其中一方,是以朱元璋最早打天下的那些淮西老兄弟为核心的那批人,李善长,徐达两人就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徐达是武将,长期领兵在外,李善长这位文臣就成为应天淮西帮的领袖。

另一边,刘基拉拢了浙东老乡和官场上和他政治理念相近的一批人,也形成了一个对抗势力。

二者看似相通,其实跟脚不一样。

李善长的依仗是那些还在北方打仗的功臣,他对于科举取士这件事并不敏感。

可刘基呢?

浙东从宋时起,就是天下科举出进士的重地之一,刘伯温的根基就是那些浙东的老乡和依附他的低阶官员。

对于浙东一派来说,科举是关系到他们身家性命的东西。

如果刘伯温不出头,大概那些依附他的人马上就会做鸟兽散。

“朕理解他的立场,但他也应该看出朕的初心,他刘伯温完全可以用更怀柔的办法,做到两全其美,可是他出此昏招!

他倒是忘了,朕让他做御史中丞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让他用监察权去结党营私的,若是如此,朕何必用他?

给他一个清闲职位养老去就是!”

“希望刘夫子能明白父皇的苦心……”

朱家父子的对话告一段落,另一边,御史中臣刘伯温走出皇宫,和进宫前的愤慨不同,他此时有些失落。

等出了宫门,却有人等着他。

这些官员要将他围起来,刘伯温摆摆手,让他们不要靠近!

他独自一人,往前走。

只是路过一人的时候,刘基说了一句:

“陛下背后有高人,南北榜一事,决不可再提!

你出身检校,可以去打听一下,陛下最近跟谁走得近,

还有,也许从其他人身上,也能找到线索!”

说完,刘伯温上了自己的车,车夫道:

“老爷,您要回御史台?”

“不,去许府!”

刘基深吸一口气,这次陛下对他已经有了成见,他必须做点什么弥补一下。

南北榜一事,他插不上手,但算学入科举,他还能帮得上忙。

许存仁那老小子,大概还在为算学教材的事情发愁,

他身为太史令,刚好数理学也是他的拿手强项之一,可以用上1

他来许府的时候,正好撞上许夫人出门。

“见过老嫂子!”

“是刘大人呀!”

许夫人朝着刘伯温行了个礼,道:

“你是来找老许的吧,我给你通报一下!”

“嫂子有事您自去,还跟我客气做什么?我自己进去找他就是……”

“行,他正跟他的学生聊什么呢,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你去吧!”

刘伯温跟许夫人告辞,推门而进。

“你小子给我鼓捣出个什么算学入科举,害得老夫霉运连连,你不帮为师擦下屁股?”

许存仁从里边传出来的话,让刘伯温心神剧震。

为了提高均订,作者调整了更新章节,每天变两更了,不过更新量不变,一样日万。如果我写得过来,每天0点后和中午十二点各一章,如果赶不及写完0点后一章改到早上。同样如果遇见出差或者工作忙,日更会暂时变成6000~8000字,时间宽裕之后会恢复!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逆天剑帝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邻家雪姨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瑜伽老师花样多 凡人策 何不同舟渡 谍战:我其实能识别间谍 开创观想法的我,凭武道横推诸天 我不是戏神 惊!天降老公竟是首富 魅魔:主人你不想我变得这么弱吧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全职法师 逍遥人生 四合院之无敌签到系统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小枪 民间风水师笔记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抗战之烽火燃血 谍影:命令与征服 雷武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抗日悍将 我的谍战岁月 从超级特工到千古一帝 师士传说 游戏民国 明末钢铁大亨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大唐之最强酒楼 大明之南洋再起 知否之庶子任逍遥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哭灵 
最近更新隐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师 醉枕大明 风雪持刀人 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汉末乱云飞 大唐贞观小地主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 大唐:九五至尊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穿越原异界寻仙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 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带着AI去穿越 隋末唐初之秦琼 于是我成为了神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东鸭西楼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txt下载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最新章节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