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大宝和二宝两只土包子,实在是夜市的好吃的太多啦,晃花了两小只的眼。
他们哪里见过这阵势啊。
在东升屯虽然有集市,但村里集市小贩们大多是周边的村民们,售卖的商品以初级农副产品为主。
再不就是自家加工的食品,都很简单,比如说烤地瓜、糖葫芦,最多来个卖小烧烤的。
即使去北京,一家子也只是去逛了景点,吃饭去的也是正经饭店,哪见过这个阵势啊。
只见入眼的是一排排的小吃车,小吃种类丰富的很,两小虽然认的字数不多,可也能随着闻到的香味猜出来车上卖的是啥。
“妈妈,我想吃肉肉!”
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大宝都要流口水了。
二宝加了一句。
“还有烤香肠!”
二宝在众多小烧烤中尤其偏爱烤香肠,加上点孜然辣椒面,二宝能连吃两根都意犹未尽。
赵艳笑眯眯的应了。
虽然垃圾食品不能多吃,但家里并没有总吃,偶尔放纵一下还是没关系的。
搭眼望去,眼前的夜市确实看起来挺大。
这里好吃的特别多。
有麻辣小土豆、炭烤大鸡排、烤生蚝、烤腰子、麻辣香锅;
还有闻起来臭吃起来却香的臭豆腐,有铁板香煎豆腐、糖葫芦、和各种鸡架制品,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都是塔湾兴顺夜市的主打小吃。
赵艳感叹,沈市果然是鸡架之乡。
光眼前看到的鸡架美食制作小摊上的烹饪方式就有八九种。
在这里,鸡架的做法五花八门。
有拌鸡架、煮鸡架、烤鸡架、熏鸡架、辣炒鸡架、卤鸡架、炸鸡架、铁板鸡架、凉拌鸡架、地炉鸡架和鸡架汤等等。
每年沈市人要消耗掉全国一半的鸡架,是名副其实的鸡架之乡。
前世赵艳来过这里旅游,品尝过这里的鸡架,只觉得名副其实,确实好吃。
其中,赵艳最喜欢的两种鸡架是烀鸡架和炸鸡架。
烀鸡架是沈市独有的一种烹饪方式。
在抻面馆里,赵艳尝到了这道鲜美的煮鸡架。
它介于蒸与煮之间,经过高汤的煨煮后,既吸收了高汤的精华,又保留了鸡架的原味,好吃得紧。
而炸鸡架则更是味美肉浓,口感鲜美,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可口。
赵艳曾经很奇怪,不理解为什么沈市人为何如此热爱吃鸡。
在中街的本地面馆吃面时,点了个煮鸡架,顺便询问了一下老板,得到了这么一个解释。
老板说,这可能跟历史背景有关。
据他讲,80年代,沈市这个东北城市经历了一场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迎来了一场下岗潮。
这次下岗潮主要起因于全国股份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开始瓦解。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批的工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下岗潮,尤其在沈市的核心工业区铁西区。
这里的烟囱高耸入云,工厂轰鸣不断。
铁西区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最大最古老的工业中心,其鼎盛时期各类金属厂、冶炼厂多如牛毛,劳动力最高时期达到了100万人。
然而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大批的工人失去了工作,下岗的人们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鸡架这种既经济实惠又富含营养的食物就成为了沈市人的主食。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勤劳着称,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们把鸡架这种廉价的食物做出各种花样,丰富着人们的餐桌,慰藉着人们的心灵。
直至今日,鸡架已经成了沈市人喜爱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面馆老板的解释赵艳听了连连点头,可能确实和这个有关吧,但有没有关系又能怎么样呢,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来都来了,就造吧。
两小只现在自我意识十分浓厚,都有自己想吃的东西。
赵艳给大宝买了他想要的新疆羊肉大串和烤猪手,又给二宝买了他喜欢的烤香肠和炭烤大鸡排。
至于自己和男人,则是买的烤鸡架和拌鸡架。
来沈市怎么不能吃鸡架呢,这么多种口味的鸡架啊,赵艳也馋了。
不过吃夜市吗,就得买的种类多,每样买一点就可以了,最好是买小份的,这样尝过之后可以再买其他的好吃的,最大限度的多吃点种类。
大宝对烤猪手很是满意。
“妈妈,咱家也有猪爪,回家也烤着吃呗,这个真好吃。”
吃的小嘴都是油,还惦记吃呢,赵艳觉得儿子有点可爱,这个小胖墩,就长个吃心眼。
“行,回家给你烤,吃吧,吃完咱去前面买烤地瓜,那个可甜了。”
提到好吃的,大宝果然加快了动作,三口两口把手里的猪爪啃光了,只留下几根小骨头。
二宝的大鸡排吃了一半就不要了,伸手递给了爸爸。
这小子惦记妈妈说的烤地瓜呢,对前面的好吃的很是惦记。
李建军很是无奈,话说儿子怎么和媳妇一样呢,吃不完就扔给自己了。
看着手里的半个炭烤鸡排,还有吃了一半的鸡架和大儿子啃的半拉磕叽的羊肉串,李建军表示自己完全不用买新的了。
光捡剩都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卖烤地瓜的大姐用的是那种大铁桶改装的工具,用这种铁桶烤出来的地瓜很是保温,烤的地瓜还比较透。
挑了颗地瓜,赵艳掰开一看,就露出了里面金黄的瓤。
咬上一口,外皮焦香,甜蜜软糯,整个人都很满足。
甜食果然使人快乐,赵艳吃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李建军看着媳妇只觉得她像是贪吃的小猫,吃块烤地瓜都这么满足。
大宝对烤地瓜不感冒,他惦记上旁边的臭豆腐了。
“爸爸,我想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