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宋成宗

首页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和竹马睡了以后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学生会长和小干事 四合院之这货有点彪 四合院:卖掉工作考中专 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 瘦不了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四合院:我何雨柱,高考逆袭人生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宋成宗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全文阅读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txt下载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1章 青春,困斗兽-15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陈国强还没有正式到任名声就已在财税系统传开了,倒不是他本人做了十分突出的事情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陈晓娜的功劳。

陈晓娜的功劳有三个,一是廿八南漳电视台晚间连着播出了两台晚会,“‘水镜杯’卡拉oK大赛”和“南漳县军民新春联欢晚会”;二是廿九襄樊电视台晚间播出了“襄樊市军民新春联欢晚会”;三是“襄樊商业系统新春联谊会”赶在廿八晚上在人民剧院举行。

陈晓娜的这三个“功劳”让陈国强成为了财税系统的焦点人物,市县两级高频次的曝光不仅令很多人认识了陈晓娜,也让陈国强成为同事们盛赞的对象,很多人打听着陈晓娜的情况,还有些关联企业想通过陈国强邀请陈晓娜去自己的联谊会上客串一把,这不仅是陈国强没有想到的,更是陈晓娜没有想到的。幸好陈国强刚到市局,很多人对他还不熟悉,即便是想邀请陈晓娜也都是托陈国强的上级领导代办,这位领导也是很体恤下属,只是向陈国强发出了财税系统年后政企联谊会的邀约,其他的均被他一一婉拒了,这样一来,陈晓娜在年后的正月十六又多了一场演出,而且还是人民剧院。

想着年后就要举家迁往襄樊,现在的住房也将被单位收回去,陈国强和李玉芹商量了一下,决定年卅带着陈晓娜和陈晓非回老家板桥过年,年初二再返回。算一算,陈国强快有十年没有回老家了,他提前给在镇政府做文书的哥哥陈国俊打了个电话,把行程讲了一下。

陈国强要回家过年,这是哥哥没有想到的事情,也是父母没有想到的事情,弟弟十年没回来了,这让做哥哥的感觉到紧张与开心。紧张的是时间紧,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开心的是,弟弟从县里升调到市里,这个消息早就在镇上传开了,弟弟的出息让他这个哥哥脸上有光,只是这压力更大了,总感觉自己不如弟弟优秀,也因为这样,他每天都教育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当然树立的榜样是陈国强,而非陈晓娜。

陈国俊的思想相对保守,他始终认为陈晓娜喜欢唱歌那属于“不务正业”。大儿子陈晓棠去年在陈国强的帮助下被招进了县酒厂做销售,已经不用他再去担心会学走样;小儿子陈晓君和陈晓娜年龄相当,他可不想小儿子和这个侄女一样,希望他能像陈国强一样出人头地,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陈晓君在县三中读书,今年也是刚上高三,成绩上比陈晓娜是好一些,但要说特别优秀也算不上,想上一所好的大学还需要再加把劲,这也是陈国俊比较头痛的问题。

陈国强的父母都还健在,父亲陈上元和母亲曾凡英都是土生土长的板桥人。上溯三代,陈家也算是板桥镇上数一数二的人家,有一栋祖传的宅子在镇子的边上,砖木结构,属于明清时期的风格。从外面看,高墙低门小窗,感觉不出有多特别;里面却是别具特色,两层木结构房,四合围院,户户相通相连,所有的门窗屋檐都有精致的雕花装饰,院内的青石板以及那些盛花的石器令人感觉到宅子的时代厚重性,也能感觉到久远的鼎盛气息。

陈家最早是经营山货起家,祖上几代人都是顺着荆山或是沿着漳河把这里的山货带到襄樊、荆州、武汉等地去卖,到了陈上元这一代受到某些限制,陈家的经商能力逐渐变弱,最后只能靠种田生活。

陈国强两兄弟倒是争气,也算是祖上的庇佑,陈国俊读完初中的时候正好赶上教育停摆,只好很早就随陈上元务农,幸好当时公社的书记看中了陈国俊,就把他弄到公社里做些记账的事情,这才让陈国俊得了个令人羡慕的好去处。陈国强倒是挺争气,初中毕业的时候就考上了县财校,一毕业就被分配到税务所,没干多久就被调到县局,算是靠自己的能力为老陈家光耀门楣。

像陈家这样的门户,虽然在陈上元这一代有些败落,但偌大一个宅子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大门大户,所以陈国俊的婚姻根本不用陈上元操心,到了适婚的年龄,陈国俊就和镇中心小学的教师肖虹结成了夫妻,这让陈家的这所大宅重新有了新的生机。

肖虹是镇中心小学为数不多的在编教师,也是一位极其温柔的女性,她的到来,让整个陈家开始弥漫着书香气息。也正是受嫂子的影响,陈国强后来才找了李玉芹做妻子,算是延续了陈家的书香气息。

陈国俊打电话让陈晓棠提前回来,正好陈晓君放假,陈晓棠就转道去三中把弟弟接上一起回到家里。其实这是陈国俊的紧张所致,陈上元和曾凡荣听说小儿子春节要回来,早已忙碌上了,等陈晓棠哥俩儿回到家里的时候,年货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这山里过年可比不得城里,过年的物资都是现成的,就地取材,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提前张罗,最重要的是在年前选个好日子把养了一年的猪或者是其他家畜宰杀了也就算完事儿了。陈家也不例外,按陈上元定的规矩,每年的廿六是陈家杀猪的日子。

今年的日子不错,所以,在春上的时候,陈上元就进城挑了三只小猪崽儿、两只山羊和十几只小鸡,一年里,他和曾凡荣可没闲着,伺候着这些个家畜可算是尽心尽力。说来也是,孙子辈儿们都长成了大人,对于老两口来说,家里根本不需要他们再下地干活或是干其他劳力活儿,就这些家畜倒是让他们找到了乐趣。陈国俊两口子也看到了父母的乐趣所在,所以对于他们这样做也从来不持反对意见,闲的时候两口子还会帮着些,他们的日子与大部分的山人比起来算是过得轻松自在。

陈家的年夜饭也是二十八道菜,这可都是老爷子的功劳,不过,他在做菜的时候叮嘱着陈国俊哥俩儿在旁边看着,很有耐心地跟他们讲着每道菜的做法,老人想得很简单,这二十八道菜是陈家一直传下来的,他不想在自己的手上流失,让这哥俩儿学着,以后若是自己归山西去,他俩在春节的时候也好能做出一桌像样的饭菜来。

曾凡荣则带着两个儿媳妇在旁边包着饺子,而孩子们则围在一起相互交流着学习上或是工作上遇到的趣事。

陈晓娜是孩子们当中唯一的女孩儿,自然会得到堂哥陈晓棠的关爱。对于陈晓娜最近的风头,陈晓棠自然晓得,他很羡慕这位堂妹,总觉得堂妹与其他女孩子不一样,总有一天会闯出他们这些男孩子都不能闯得一番天地。

陈晓君听完哥哥对堂姐的介绍更是崇拜到不行,虽然陈晓娜的风头还没有波及三中,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三中的同学们一定都会对他羡慕不已。

只有陈晓非很冷静,每天与姐姐相处,早就没了新鲜感,只是近几日总是不见姐姐,心里有些想念而已,倒是对于两位堂哥,许是很久不见,亲热得不行。

陈上元的二十八道菜与何家、郑家、卢家的都有些不同。大部分的食材取自近山远水。鸡是自己散养的,绝对健康,所以那锅鸡汤除了厚厚的油脂外,松木发出的蘑菇被这层油脂爆出浓浓的香味;蒸菜里没有米粉蒸肉,而是用一道扣肉替代,那也是上好的五花肉烹制而成,再加上春天采集的野菜制成的干菜垫底,浓郁的香味自然不同一般;大条的鲤鱼不同于城里水产养殖的品类,是陈晓棠两兄弟回家后跑到漳河里捉到的;最有特色的是一道蒸野菜,好几种春天采摘的野菜晒干后混杂在一些,撒上秋天收藏的包谷面儿,那是一道纯天然的味道,是城里人怎么也享受不到的天然美味。当然,陈晓棠两兄弟的收获不仅仅只有几条鱼,还有一些小虾米,虽然躲在石头缝隙中,还是被两兄弟小心翼翼地捉到了;最为奇特的是一种叫石缝鱼的,专门生活在石头缝中,个头不大,但味道极其鲜美,这也算是两兄弟的意外收获。还有一道菜叫野花蛋圃,是用全年山间的野花与蛋液混合在一起在油锅里炮制而成,成形后像一张饼,金黄的蛋体中充溢着花的骨朵,香气四溢,这也是陈上元的独创菜式,镇上的书记就特别爱他这口儿,也是陈晓娜的最爱。

板桥成为建制镇也只是近几年的事,镇区规模小,不能与县城相比,也就是几家行政单位再加上以前几十户人家,一条不足五、六百米的街道从镇中心穿越而过,并以此为中轴形成了镇区。所谓“靠山吃山”,板桥镇虽然有着丰富的山体资源及矿产,但是因为交通不便,难以得到开发,这才导致了人们守着“金山吃穷饭”的局面。不过,山人虽穷,志可不短。祖辈们都像陈家祖上一样肩扛担挑把这里的山货一点点儿运出去,也正因为这样,在板桥,像陈宅一样的明清建筑竟然有几十处之多,这在当地,绝对算得上是个奇观。

像这种地方很适合上了年龄的人居住,环境好、空气好,如果生活质量高点儿,算得上是人间仙境。不过,对于年轻人或是孩子们来说,就觉得有些乏味。这里缺少了活力和吸引力,没有高楼与车辆、人声交织而起的喧嚣,就连春节也略显单调。

陈晓娜倒是喜欢上了这里。虽然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只有两天,但是堂兄弟带着她在山间或是田间肆意穿行的时候,她享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奔放与自由,未来对于她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等待与羁绊,但眼前的青山绿水却让她忘却了一切。

相比之下,陈国强可就没这么悠闲。镇上的领导听说他返乡的消息,初一一大早就跑到陈家来拜年。这也是镇上的老规矩。陈上元按年龄或是家族地位来说都算得上是镇上的关键老人,即便是陈国强没有返乡,每年的初一,领导们也会结伴前来拜年,以显示对长者的尊重与关爱。

镇委书记是原地提拔起来的,已经上了年纪了,早就过了升调的可能,对于陈国强的升调极尽羡慕之情。他对陈家两兄弟并不陌生,再加上与陈国强算是平级,所以交流起来没有那种拘束感。当时,电视台的发射频率还没有那么高,像板桥这样的高寒山地还不能看到市、县台的电视节目,自然看不到陈晓娜参加的春晚,但作为书记消息总归是灵通些的,他觉得这个孩子很了不起,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板桥人的后代,让他这个做书记的也感觉到自豪。

书记对陈国强的升迁更是盛赞不已,这让陈上元也觉得很自豪。陈国俊感觉自己虽然不如弟弟,但毕竟也算是陈家的荣耀,自然也替弟弟开心。

陈国强倒是冷静,最近一段时间对于这样的赞美他已经听得太多,这让他有些警觉,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能因此时得意而生失误。对于老书记的盛赞自然也就一笑而过,之后的谈话也无非是些桌面上的光亮话。

陈晓娜对他们这些光亮话全然不感兴趣,趁着大人们在屋内谈兴正谈,陈晓棠提议带大家去爬青龙寨,这对于陈晓娜和陈晓非都是极为新鲜的事情,自然是高兴地同意了。

他们要去的青龙寨位于镇东南五公里处,是通往东巩镇的必经之路。这样的古山寨在整个板桥有四十多处,但在南漳的荆山群岭中并不算最多,整个南漳像这样的山寨大大小小加起来有600多处,与板桥相邻的东巩镇拥有数量最多,规模也最大,有七十多处。

正好家里有两部自行车,陈晓棠载着陈晓娜,陈晓君载着陈晓非,四个人一路高唱着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就出发了。

山里的路不太好走,虽然这条路早就有了,但还是用了他们很长的时间。

陈晓娜被沿途的景色所吸引,虽然是冬天,但山间依然会有些翠绿的植物出现,再加上还没有落尽的黄色的、褐色的、红色的枯叶,像是一幅画,再加上山间漂浮的云雾,让陈晓娜总觉得自己身处云端之上,而山间下的物体那样渺小。

年初一的天气好得让人意想不到,与年卅的阴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天气的确很适合外出游玩,何况是在这样的山野之间。

到达青龙寨山脚下时,猛洞河河水欢快奔流的声音再次让陈晓娜兴奋到发出尖叫声,这是她自模拟考以来一次最为彻底地发泄,似乎只有这样的尖叫声才能平息自己对模拟考的自责与埋怨。

陈晓娜表面上对那次模拟考的成绩毫不在乎,但是内心里却十分清楚,那将是自己的一次痛,只是她把这种痛放置在了内心深处。她也很想像卢佩姗和何志彬一样有清晰的目标与方向,哪怕是像郑雨一样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也行,但是在高考这件事情上,她没有这些朋友身上所具备的勇气和胆量,她退缩了,退到了她自以为安全的地方。虽然去汉江商场报到时一切都很顺利,但是那样的归宿真的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吗?她不能肯定,虽然表面十分欢乐,但是内心里却充满了无尽的忧虑。

四个人站在猛洞河前抬头望去,但见一座三面皆为悬崖峭壁的大山立于河之岸边,猛洞河虽在冬季,水量也很充沛,河水湍急,若不是河上有座木桥,断是不能渡过河去。

他们四人在陈晓棠的带领下很小心地走过了那座木桥,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若不是在冬季叶落枯败的时候,很难找到上山的入口。

四个人相互拉着手向山顶爬去,越向上越能听见风在歌唱,其间伴随着山间乌鸦的啼叫,总能透过脚下坚实的岩石幻想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有山人粗犷的声音,有翻滚而下的巨石与崖壁撞击时发出的声音,有古道上奔窜的狼群所发出的悲嚎声或是奔驰而过的骏马发出的踢踏声……这一切都让这四位少年感觉到惊险与刺激。

这一通山路爬行得并不轻松,当青龙寨立在他们眼前的时候,陈晓娜和陈晓非已经感觉到筋疲力尽了。幸好两位堂兄弟走惯了山路,对于这样的距离于他们算不得什么。

陈晓棠像是很了解这里似的,向他们三个人介绍着这青龙寨的来历。据老辈人说,这青龙寨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正值白莲教在陕西、四川、湖北等地起事,起义军为了躲避政府的追杀躲进了山里,而政府为了镇压白莲教,组建了地方武装,官员们又怕战事伤及百姓,便在山口大肆兴建寨堡,以供当地百姓迁入避难,并借此进行坚壁清野,对白莲教实行分割包围。板桥在当时也是清剿白莲教的主战场,清政府派出总兵驻扎板桥梁家寨,组织地方联防,共建筑山寨四十八座,青龙寨与之相邻的黄家寨、剪子寨、五峰寨构成了板桥镇的东南防御体系。战争结束后,这里曾一度被空置,但是这些山寨自此以后便成了当地老百姓临时躲避战事的场所。

陈晓棠的介绍让陈晓娜对这位堂兄充满了崇拜,她没想到堂兄对这里了解得这么深刻,堂兄的介绍也让她对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了好奇,行走之间便仔细地打量起这青龙寨了。

青龙寨依山而建,可谓地势险要。寨子应该是饱经战火的洗礼,四处已是残垣断壁,不过,从遗留的痕迹与实物来判断,依旧可以看出寨子的全貌。整个青龙寨呈一大一小、一圆一方的建筑布局,可谓是别具一格,感觉上有些“天地合一、阴阳相配”的意味。小寨已经被毁,不过形状清晰可见,圆形的建筑痕迹中可以判知南北方向分别设有寨门;大寨保留尚可,依山形呈长方形布局,东西分别设有寨门。

四人进入方形大寨的寨门后便一路拾级而上,循着脚下石板的痕迹前行,所到之处全是冰冷的石头,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只是单纯地垒着,并无黏合物将之连接,却也能稳稳地立在原地上百年。这些石头叠加之后所呈现的容貌,不过是一些“城墙、箭楼、指挥台、炮孔、排列有序的房屋以及房屋间所形成的通道”影像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陈晓娜在那些青石板上行走的时候,总有一种悲怆的感觉,像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也像是一种对当下时光的感慨。她把这种感觉告诉了堂兄,陈晓棠笑了笑,之后一本正经地跟陈晓娜说,“这说明你的根在这里”。这句话让陈晓娜为之一怔,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已经离这片土地越来越远,而“根在这里”的意味或许要再经历很多年才能真正明白其寓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逆天剑帝 邻家雪姨 渔港春夜 凡人策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何不同舟渡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我不是戏神 武侠:我在大明皇宫炼阴化阳 魅魔:主人你不想我变得这么弱吧 花都太子 逍遥人生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逼我下乡?科研军嫂搬空你全家 暗河长明 六零:高级军官暗地里是科研大佬 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 
经典收藏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渔港春夜 动漫之后宫之旅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瘦不了 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 四合院:开局嫂子秦淮茹 重生:红色仕途 四合院:开局一把枪,禽兽全发慌 重生之官路商途 日记被偷看,天仙杨蜜热芭喊老公 四合院小市民 穿越四合院,开局入赘娶寡妇 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执掌风云 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重回1982小渔村 四合院:爆杀四合院禽兽,无敌了 重生六零年代,从中医开始 
最近更新相士之梦行者 让你写热血,你写八佰,保卫上沪 我,地星人道,成就多元! 地球原来可以修仙,我在地球修仙 横财成就人生 下乡知青:直接跟全家断绝关系 代号:清道夫 重生之穿越到后宫 恐怖末世,我转职为SSSS天师 雇佣兵小队:神兽 纵横轮回 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 乡野桃花朵朵开 德云:少年何须凌云志 修炼客栈 庄园游戏:监管者的修理日常 我只是个医圣而已 游戏时代的幻灵术士 我是路人甲啊!你们喜欢我干嘛? 高武:吾既修罗,杀戮成神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宋成宗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txt下载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最新章节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