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

青史尽成灰

首页 >> 我的姑父叫朱棣 >> 我的姑父叫朱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谍云重重 大明日不落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寒门枭龙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 武炼巅峰 
我的姑父叫朱棣 青史尽成灰 - 我的姑父叫朱棣全文阅读 - 我的姑父叫朱棣txt下载 - 我的姑父叫朱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一十五章 干净又卫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三百一十五章干净又卫生袁水是赣江支流,穿过分宜、新喻,汇入赣江,又通过鄱阳湖,进入长江……自从朱高煦赶来之后,这条不算宽广的水道,就越发忙碌起来。

从萍乡运出来的煤炭,一船接着一船,运送出去,而每一船的煤,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这哪里是一条河,分明是一座铸钱的作坊。

朱高煦也不得不承认,论起捞钱的本事,他属实不如徐景昌,二者有着本质的差距。

如果徐景昌把心思放在努力赚钱上面,估计会拥有十倍于朱高煦的财富,甚至更多。

朱高煦望着面前的袁水,思忖片刻,又摇了摇头,事情也不能这么看。

正是因为徐景昌坐镇朝堂,才给他们做生意的提供了太多便利。

而且这些便利是全方位的,无可取代的,换成任何一个人,都没法做到这个地步。

这一点巡抚胡俨深有体会。

要想开矿,首先面临的就是征地问题,必须把矿区土地都拿到手里才行。

他们派遣上百名官吏,下到了地方,每一个村子,挨家挨户走下来,和他们商议,在付出了三十万两,许诺给农户安排工作之后,朱高煦艰难拿到了土地。

代价很大吗?

确实很大,但如果放在以前的江西,根本做不成。

因为在这片区域里,有十几家大户,他们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有家庙、祠堂、祖坟,盘根错节,实力非常庞大。

这种地方大户,往往都是改革变法的最大阻力,从他们手里征收土地,更是困难无比,根本没法商议。

这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地主难道不想发财吗,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交出土地?

首先,那些地方上的豪族,土地广阔,能绵延几个县,绝不是一点半点。

他们靠着出租田地,已经有了相当的财富,对他们来说,能继续兼并土地,收更多的地租就是了。

让他们割让出售土地,等于在他们身上割肉吃,人家怎么会答应?

而且占用土地的补偿,虽然不少,但是世家大户还看不上。

一旦煤矿开起来,鬼知道会不会冲击他们的地位……反正我已经能躺着赚钱了,又凭什么承担风险?

所以地方上豪族盘踞,土地都在他们手里,想要征收田地。绝对是困难重重,几乎不可能完成。

这一点哪怕到了后世,依旧适用。三哥那边就是推不动农业改革,一帮地主大户,怂恿农户出来闹事,强如老仙,都要低头服输。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铲除世家大户,地主豪强,想往工业化的方向走,简直不可能。因为士绅豪强和工业化天然敌对,无法调和。

幸运的是,徐景昌借着追讨积欠的机会,把江西的大户狠狠整顿了一边。朱高炽也亲自去了地方上,还调过去许多太学生,让他们充当地方官吏。

这一番整顿,江西地方势力大受挫折,吐出了许多土地。

这下子可给征收土地提供了方便……矿区百姓想要继续种田,就按照相应的面积,直接置换给他们更好的土地,并且提供安家费。

如果愿意留在矿场干活,也可以拿补偿金,并且得到一份工作。

大户拆成了小户,一个个的小户就很单纯了。

不在矿区的,跟他们没有关系。身在矿区,出钱补贴,提供便利……很容易就把事情解决了。

朱高煦大喜之下,还掏出了三万两,建了一所学堂,造福当地百姓。

征地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开采……而开采煤矿,不光需要庞大的人员,还要有工具,有火药……开山修路,运输煤炭。

徐景昌着实够意思,他抽调了大批工匠过来,为了朱高煦的煤矿,特别在袁州设立一个火药厂。

另外又调动了不少铁匠,给他打造工具。

调用船舶过来,进行运输。

这还不算,徐景昌又从北平,给他弄了牛马牲畜三千……

这些事情,可不是有钱就能做到,你要知道,这些牲畜,从北平运到江西,沿途损失不小。

徐景昌特别征调了大型的船只,协助运输。

又从常平仓调出来草料,保证供应。

这三千牲口送到江西,还是活蹦乱跳,膘肥体壮。

朱高煦感激涕零,不过接下来的一件事,可是让朱高煦真的跪下了,他这位表弟实质是太给力了。

因为要开矿,就离不开劳动力,数量还是相当多。

原计划是在当地招募,可很快朱高煦就放弃了,因为江西虽然有富余的劳力,但是多数家中有田,他们只能在农闲的时候,才来干活。

而且江西的衙门也明白说了,必须悠着点,万一出了人命,他们可是要上报的。

汉王朱高煦权衡再三,朝中仇视工商业的臣子不在少数,自己在这边折腾,万一弄出了事情,必定会成为把柄。

他只能给徐景昌去信,希望徐景昌能够帮忙疏通。

徐景昌接到之后,直接通过了一项新的法令,就是准许雇佣外国劳力的法案。

然后徐景昌将适用范围很灵性地选择了五个地方……大宁,北平,泉州,应天,袁州。

但这五个试点公布之后,整个朝廷,尤其是京城,瞬间都老实了。

大宁因为设立了榷场,需要一些蒙古人员,这是理所当然的。北平是因为农场的问题,必须要外来劳力。

泉州代表市舶司,也需要招募外来的劳力。

这都没什么,值得一说的就是北平和袁州。

袁州不用问了,就是煤矿的事情。

那北平为什么需要外来劳力?

难道是应天需要开矿?或者应天的作坊需要外来织工?

对不起,都不是。

纺织也是一个技术活,外来的人再便宜织不出来,也是不行的。

事实上京城需要外来劳力,只有一个用处,那就是给各家各户,尤其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充当仆人。

昆仑奴,新罗婢。

大明的权贵们,想不想梦回大唐,也体会一把前人的喜悦?

徐景昌完全掌握了和官吏们打交道的精髓……你不能觉得自己做得对,就拼了老命往下压,谁不同意,就把谁赶出朝堂,或者干脆物理毁灭。

这是行不通的。

真正关键的只有俩字:交换!

觥筹交错间,就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

这年头没有多少死硬的反对派,无非是利益没有到位罢了。

瞧瞧,现在要开放劳力,应天和袁州就绑在了一起,官员们的享受和工矿业发展,巧妙联系在一起。

答应,还是不答应?

只是这一下,朱高煦就很容易拿到了一万五千多外国劳力。

而且徐景昌还很贴心通过特别法令,外国劳力,暂时不必和大明劳力一样对待……事情到了这一步,那就等于是明白告诉朱高煦了。

你特娘随便折腾,我不管了。

然后朱高煦就真的折腾出来煤炭……这一船船的,从袁州出来,到了鄱阳湖,然后走长江,到达应天。

除了煤炭之后,大明朝又多了一样大宗商品,之前丝绸、瓷器、食盐什么的,虽然量也不少,但是根本没法和煤炭相比。

首批煤炭运过来,应天的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过去每天都有许多樵夫,扛着木柴,来到应天出售。

柴米油盐,烧柴甚至排在了米的前面,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这些木材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需要砍伐周围的树木,造成的生态压力是相当可怕的。

如今煤炭输送进来,许多铺子,铁匠炉,都开始出售新的炉子……

“伱们记着一点,烧过的煤渣,可以拿来铺路,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徐景昌笑呵呵,对着朝廷诸公道:“咱们的都城,不光要繁花似锦,也要干净卫生。”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逆天剑帝 大奉打更人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邻家雪姨 凡人策 都市极乐后后宫 都市皇宫 校花的贴身高手 开创观想法的我,凭武道横推诸天 我不是戏神 魅魔:主人你不想我变得这么弱吧 重生:1977 全职法师 逍遥人生 四合院之无敌签到系统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快穿:我是男主的前任黑月光 小枪 暗河长明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抗战之烽火燃血 谍影:命令与征服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师士传说 游戏民国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知否之庶子任逍遥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最近更新隐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师 醉枕大明 风雪持刀人 来!给各朝上科技 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云尧长歌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重生成为皇太子却意外失忆变牛蛙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三国之小曹贼 大晋第一才子 
我的姑父叫朱棣 青史尽成灰 - 我的姑父叫朱棣txt下载 - 我的姑父叫朱棣最新章节 - 我的姑父叫朱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